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地学野外联合认识实习活动之四
——走进气象局与地震局
2023年7月25日,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地学野外联合实习队伍来到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和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大理中心,主要认识各种大气探测设备,知晓各类设备的作用,了解当前的工作方向。
当天早上8点30分,实习队伍乘坐大巴车出发,经过一个小时,同学们到达了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与想象中的不同,这是一座极具鲜明特色的建筑,让人眼前一亮。
实习队伍在大理市气象局合影
在这里,苏锦兰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他们的观测场地,科普了各种仪器设备的用途和工作原理等。实习队伍依次参观了农业气象观测区、地基遥感观测区以及地面气候观测场。下面就来看看各个观测区的观测系统吧!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人工取土,将其烘干以后,通过运用宇宙射线法来测量百米区域内土壤体积含水量。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系统
微波辐射计:它是用微波进行被动遥感,从而对空气进行探测的微波接收机,能够精确的测量出单点10km以内的空气的液态水含量、云顶的高度和温度等,一般用于短时(0~2h)强对流的监测。
微波辐射计
gps水汽观测系统:该系统利用大气折射率对气象参数的敏感性来研究大气状态,通过探测定点上空信号的延迟,测量出大气可降水量,但是它与实际降水量还是有所差别。
gps水汽观测系统
除上述几种观测系统之外,还有许多小型设备用于气象的观测。比如dsg降水现象仪,它用于检测降雨的形式,是雨是雪还是冰雹等。再比如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进行天气现象的自动观测。还有百叶箱,里面有温湿度探头,用于测量离地面1.5m处的温湿度。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
百叶箱
在参观完观测场之后,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副台长徐安伦老师为同学们做了报告,介绍了该基地的基本情况、当前研究的项目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下午14点,实习队伍来到了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大理中心。中心主任杨军和叶泵、李孝宾三位老师分别为大家介绍了中国地震科学试验场大理中心的的历史与当前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规划,主动源数据分析,测震台网建设与组网技术。地球物理系的李西老师对区域动力学背景及滇西北活动断裂相关知识进行了概述。
实习队伍在地震局合影
同学们在会议室听报告
接下来,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见识了各种地震相关的仪器设备,同学们了解了各种地震监测仪器的作用,学习了大量地震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深入了解了地震预测模型和地震风险评估的理论与实践。这次实习经历激发了大家对地震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也让同学们体会到地震灾害的巨大威力,感受到所肩负的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报责任。
同学们参观地震测量仪器设备
杨军主任在给同学们介绍各种仪器设备的历史及用途
在今天的实习中,同学们不仅了解到气象数据观测的艰辛,也深刻感受到地震科学的复杂性和前沿性,通过参观和共同讨论,进一步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和知识面,也让同学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实习经历不仅让他们增长了专业知识,也更加坚定了追求科学事业的决心,希望能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在各自的领域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字:肖雪迎、孟航